2010年度工作总结

日期:2011-08-01 浏览:1658
字号:
【大】【中】【小】
分享到:

2010年,泸州市残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国办发19号文件、省委14号文件和市委18号文件精神,全面推进“两个体系”建设,较好的完成了康复、教育、扶贫、就业、维权、文体、宣传、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任务。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0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党风廉政“三化”建设,大力加强机关建设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建设

今年,泸州市残联以党建工作为抓手,“创先争优”活动和党风廉政“三化”建设为载体,全面带动机关作风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持之以恒的开展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和各种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主题实践活动,干部职工为残疾人主动服务现象更为普遍,把握重点抓工作,突出亮点创业绩的能力不断提高,“六强”残联干部队伍形象进一步彰显。2010年,市残联机关设立了首问责任岗,实行了干部挂牌上岗制度和职工去向告知制度,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纪律性进一步加强,“六强” 残联干部形象不断彰显,多名干部被表彰为先进个人。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市残联各职能科室广泛引入科学发展理念,机关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人事、劳资、纪检、综治、卫生、双拥、保密、档案、计划生育、电子政务、妇女儿童、退休干部管理等任务全面完成。通过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措施责任,干部职工文明单位建设意识不断增强,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深入开展,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11月,顺利通过市级文明单位复查验收。

(二)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到2020年实现残疾人“老有所得、病有所医、学有所用、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总体目标,我市着重从四个方面构建了“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命权和生存权”的社会保障网。一是巩固城乡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8793名符合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和17000名农村残疾人进入最低生活保障线,解决了基本生活问题。二是各级残联积极介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切实解决残疾群众的就医难问题。已经开展的区县残疾人参合率达97.5%。三是在政府制定出台《泸州市城镇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时,为残疾人争取到特殊的优惠政策:18周岁以下残疾儿童和青少年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额由政府补贴;成年重度残疾人每年由政府补贴155元,个人缴交105元。四是市残联和试点县残联分别进入市、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开展了调查摸底和调研工作,并提出了“普惠加特惠”的残疾人参保补贴标准建议。

在构建基础保障体系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阳光花园计划”,探索残疾人特殊保障体系建设。2010年,争取到上级资助经费131.4万元,集中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64名,居家托养190名。

(三)围绕“十一五”和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拓展业务工作

1、组织建设工作:全市按照残疾人组织基层化、残疾人工作社区化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县区残联换全部达到了“机构计划单列,规格正局(科),理事长专职”的要求。专门协会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级残联解决专门协会开展活动所需的资金、人员和办公地点问题,落实代表大会代表联系制度,实现了专门协会在基层的“三个活跃”。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文化科技助残等活动蓬勃开展,志愿者队伍持续壮大。残联干部的培训力度加强。2010年,全市举办培训班10期,培训残联干部和残疾人专职委员413人次。97名市、区县、乡镇、社区残疾人工作者参加了2010年的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1人取得助理社工师证书。残联干部素质进一步提高,专业化人才队伍逐渐壮大。

2、康复工作:积极组织实施残疾人彩金和抢救性等康复项目,2010年康复训练脑瘫儿24名,培训脑瘫儿家长60名,康复训练盲人、低视力、肢残、精障等残疾人2018名,为42名聋儿提供康复训练,培训聋儿家长60名,配发助听器40台,为59名贫困残疾人配发了助视器,对520名贫困患者实施白内障免费复明手术,为1550名精神病患者提供了医疗救助,为贫困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758件,为肢残人装配普及型假肢48例,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年度任务。

认真做好社区康复工作,加强对外合作,积极争取国内外组织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举办康复院培训班22期618人次。11月,承办了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主办的中国农村社区康复实用技术培训项目中期总结会,接待了来自中国残联、香港复康会、河北、河南、山西、黑龙江以及四川省的部分市州残联领导、社区康复工作者共63人,在会上进行了泸州市社区康复经验介绍,组织参观了我市的社区康复示范点,我市的社区康复工作受到与会同仁的广泛赞誉。

3、扶贫解困工作:各地残联认真贯彻《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计划(2001—2010年)》,切实打好残疾人扶贫解困攻坚战。2010年,为农村贫困残疾人新建住房230户,进一步改善了贫困残疾人住房条件。各级残联动员社会力量帮扶残疾人,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850户,落实帮扶资金210万元。同时,认真做好2010年康复扶贫贷款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申报落实纳溪区、合江县到户贷款160万元,发放财政贴息资金8万元;申报落实纳溪区、龙马潭区项目贷款534万元,发放财政贴息贷款资金16万元。

4、就业工作:各级残联按照“安人为主、收金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集中安置、分散按比例就业和自主就业三种就业主渠道作用,通过开展多形式的定向实用技术培训、残疾人求职登记、信息咨询、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积极鼓励和引导残疾人就业。2010年,全市新增1583名城镇残疾人实现就业,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就业技术培训班89期,对3751名贫困残疾人和就业困难对象实施了免费培训,带动了12.06万农村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全面完成就业目标任务。组队参加全省第三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和优秀组织奖、道德风尚奖的好成绩。

5、教育工作:全市以特殊教育学校为中心,进一步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建设,促进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2010年,我市认真实施中国残联彩票公益金扶残助学项目,落实助学生150名。各地残联认真实施民生工程,积极组织残疾适龄少年儿童入学,在校残疾学生达到1800人,提前完成省市下达的民生工程任务。部门企事业单位主动开展扶残助学活动,结队帮扶残疾少年儿童1153名。高考残疾学生招录任务全面完成。全市资助43名贫困残疾大学生入学,对57名在大专院校就读的贫困残疾人子女发放就学补贴。残疾人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继续得到加强。

6、体育工作:认真组队参加全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金牌榜、奖牌榜均列全省第五名,破6项省记录、获得金牌25块、银牌21块、铜牌19块的好成绩。同时,我市代表四川省组队参加了全国盲人足球锦标赛暨全运会预赛,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福州举行的全国第五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市残疾运动员陈紫鑫在乒乓球比赛项目中夺得一金一银,为我省争得了新的荣誉。同时,我市残疾人运动员刘有银入选国家残疾人田径队,出征12月在广州举行的亚洲残疾人运动会。

7、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全市积极推进区级残联综合服务设施建设,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如期完工,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已上报省残联发改委立项。市残疾人康复培训中心认真指导已建成的县区残疾人综合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增添服务项目,较好的为残疾人提供了高效、优质、就近、便利的综合服务。

8、信息统计工作:信息工作认真落实“信息直报”和“定期通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残联信息报送速度和质量。1至10月,全市向中国残联网站、省残联工作信息、网站、《爱心》杂志报送各类工作信息207条。其中。中国残联网站登载30条,省残联《爱心》杂志刊载2条,经验交流文章1篇,宣传效果明显。市、区(县)残联全部按要求实行网上公文交换。市残联启用新公文交换系统。残疾人人口基础数据库和残疾人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截至12月,全市审核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6.63万件,为规范管理、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四)深入开展法制维权和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有利于残疾人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

今年5月16日第二十次“全国助残日”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关爱帮扶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活动主题,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系列活动。各级领导在助残日期间开展走访慰问困难残疾人活动,向781名残疾人送去慰问金、慰问品共计人民币30余万元。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为残疾人做好事805件。为了更好的宣传残疾人事业,我市在省残联和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市设立募捐箱200台。各级新闻媒体高度关注残疾人工作,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刊载有关残疾人工作和活动的报道共89篇,电视台播出新闻63条,电台播报54次。

在加强宣传的同时,我市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和重大侵权案件查处力度,切实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全市各级残疾人法制维权机构为残疾人提供法律咨询673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1件。残疾人来信来访得到及时妥善处理。全市各级残联接待残疾人来信来访1437人次。领导批示件和信访案件办结率达100%。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残疾人事业发展资金投入有限,建立和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困难多、难度大。

(二)由于工作忙,缺人手,基层组织建设未检查验收。

(三)各级残联人少事多,工作量大,干部职工长期超负荷工作,影响身心健康。

(四)残联的单位性质至今仍是事业单位(干部编制是参照管理的事业编制),在党政群机关中排序靠后,影响干部职工思想稳定。

2010年12月23日